潮玩玩具的發展史

    時間:2022-12-24   訪問量:1569

      潮玩玩具發端于藝術玩具和設計師玩具,區別于傳統玩具的功能性,潮玩玩具以極具設計感、藝術感及美感為一體,適合需求者用于欣賞、展示及收藏

      潮玩玩具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意義上,潮玩玩具的分類包括:盲盒、手辦、藝術玩具、BJD玩具、組裝玩具、GK手辦等。

      雖有“玩具”二字,與傳統玩具上在受眾群體和功能上有明顯的不同。潮玩玩具受眾群體更多為年輕的潮流人群,而傳統玩具定位則為兒童及青少年群體。在功能上,潮玩玩具的功能性遠低于傳統玩具,基本不具備可玩性,更貼近于靜態藝術品或擺件,更強調美學屬性與收藏價值。

      對于潮玩玩具類目眾多,這里主要介紹盲盒、手辦及藝術玩具的演變歷史。

      盲盒:

      盲盒的發展可追溯到1920年的美國,利用自動販賣機的普遍使用,商家嘗試用塑料殼包裝后放在機器內銷售。

      這一模式進入日本后,被改良成了膠囊玩具,別稱也改為“扭蛋”或“轉蛋”。1980年以海洋堂為代表的日本扭蛋制造商利用這一形式進行動漫IP手辦、玩具模型、飾品掛件的銷售。

      1990年中國也出現了類似的“集卡式營銷”,如小當家、圣斗士等干脆面里的各類英雄卡牌,也可以算作“盲盒”概念的一個本土化現象。

      2016年起,中國潮玩玩具開始將本土化形式用于公司旗下產品的銷售。通過與玩具設計師的合作,設計藝術性和流行性的小型玩偶,通過商場無人零售和網絡購物等方式擴充了盲盒的消費場景,驅動了中國“盲盒”熱。

      手辦:起源于日本,由二次元文化進入到中國

      狹義上的手辦起源于日本,由早期的動漫人物衍生出來的。日本在1960年戰后經濟的飛速發展,三丸商店推出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動畫模型玩偶“鐵人28號”。伴隨著動漫產業的迅猛發展,模型的種類越加豐富,市場更為廣泛。

      由電視游戲機和PC的普及,1980年催生了日本“御宅一族”,青年玩家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消費商品,把目光轉移到了自創商品上。一些制造塑膠模型的公司也開始放棄或為縮減傳統大批量生產的塑膠工藝,轉而往研究精細化創造手辦模型上發展,而海洋堂就是其中之一。

      與日本對手辦的定義不同的是,中國市場將所有ACG角色的人物形態完成品稱為手辦,這里包括了傳統的GK、PVC人形、扭蛋、食玩、粘土及景品手辦等。

      藝術玩具:源于香港的潮流趨勢

      藝術玩具概念起源于香港,香港也是藝術玩具設計師的聚集地。在1999年,香港設計師Michael Lau(劉米高)首次使用12寸全身可動人偶玩具創作藝術作品,并舉辦了主題設計展,在香港掀起了一陣搪膠人偶的熱潮,也同時被稱為藝術玩具先驅。

      藝術玩具一般不具備量化生產,通常以工作室單位進而創作,單價比較昂貴。部分藝術設計師與商業潮玩公司簽訂商業合約,為其設計玩偶形象。

      盲盒也可理解為平價且批量化生產的藝術玩具。

    上一篇:定制q版公仔

    下一篇:沒有了!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热思思久久99欧美视频,美女国产激情久久亚洲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时 | 亚洲男人天堂国产 | 日韩精品肥臀蜜桃一区二区自在线拍 | 女同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 天堂久久久久va久久久久 | 一级日本高清在线观看 |